2020-06-17
強化玻璃鍋蓋的基本原理與化學鋼化
玻璃強化是一種玻璃二次加工工藝,一般是指化學玻璃,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,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強化。其成品有強度高的特點,主要用來制造強化玻璃鍋蓋。
強化玻璃鍋蓋的化學鋼化常見的有5種方法:
1.表面結晶法
通過熱處理在表層形成低膨脹系數的微晶體,從而實現強化玻璃鍋蓋的玻璃材料強化。這種方法必須選用析出低膨脹微鏡體的玻璃,組成為Li2O+Al2O3+SiO2的系統玻璃為代表。但熔融形成困難大,析出微晶體過程中容易變形。
2.硅酸鈉強化法
將硅酸鈉(水玻璃)的水溶液中在100攝氏度以上數個大氣壓下處理,從而形成難以劃傷表層的高強度玻璃,后再制成強化玻璃鍋蓋。
3.低溫型離子交換法
用比玻璃表層堿離子(如Na+)還大一些離子半徑的一價陽離子(如K+)與Na+離子交換,使K+進入玻璃表層的方法。低溫型離子交換法可以容易的得到高強度、具有處理方法簡單、不損壞玻璃表面透明性、不變行等特點的玻璃材料,后制成強化玻璃鍋蓋。例如Na2O+CaO+SiO2系統玻璃,在四百幾十度的熔融鹽中可以浸漬十幾小時。
4.高溫型離子交換法
在玻璃的軟化點與轉變點之間的溫度區域內,把含Na2O或K2O的玻璃侵入鋰的熔鹽中,使玻璃中的Na+或與它們半徑小的熔鹽中的Li+相交換,然后冷卻至室溫,由于含Li+的表層與含Na+或K+內層膨脹系數不同,玻璃表面產生殘余壓力而強化,同時玻璃中和含有AL203、TiO2等成分時,通過離子交換,能產生膨脹系數極低的p—鋰霞石(LiO、AL2O3、2SiO2)結晶,冷卻后的玻璃表面將產生很大的壓力,可得到強度高達700MPa的玻璃,后再制成強化玻璃鍋蓋。
5.脫堿法
脫堿法是在含亞硫酸氣體與水分的高溫氣氛中,利用Pt催化劑處理玻璃,使Na+離子從玻璃表層滲出與亞硫酸反應,從而表面層成為富SiO2層,其結果由于表層成為低膨脹性玻璃,冷卻時產生壓應力,形成強化玻璃材料,后再制成強化玻璃鍋蓋。
由于離子交換層較薄,化學鋼化玻璃方法用于增強薄玻璃效果顯著,制成的強化玻璃鍋蓋使用效果特別好。
下一條: 無